说实话,看到76岁的马莉莉奶奶才开始享受晚饭时间,我直接震惊了一整年。
60岁学会做饭?这也太有画面感了吧。
你敢信,别人活了大半辈子,烧饭这件事压根没沾过手?
就问这是什么人生剧本,直接给我整不会了。
笑死,普通人60岁都已经在研究怎么养生了。
她倒好,开始学烧菜。
画面感满满:一个沪剧艺术家,拿着锅铲,对着菜谱研究“怎么炒个青菜”。
真的,脑补一下都觉得有点喜感。
关键是,她自己还觉得“为时不晚”。
我人傻了。
就这?60岁学做饭已经是个大新闻了,可她还能这么轻松。
人家说得云淡风轻,但我听着就特别有反差感。
这种心态,绝了。
再想想自己。
小时候被逼着学做饭,成年后还得承担厨艺担当。
结果人家一直活到了60岁才正式“下厨”。
无语,直接无语。
但别说,她还挺会整活儿。
学做饭这件事,硬是给她整成了一个增添家庭温馨的仪式感。
一边烧菜一边感慨:“啊,原来和家人一起吃晚饭这么幸福啊。”
这时候我已经裂开了。
这是什么生活的“开盲盒”体验?
不愧是艺术家,连做饭都能整出新鲜感。
她这心态,谁看了能不服?
而且,这还不是最离谱的。
更离谱的是,她退休后竟然比没退的时候还忙。
我人又傻了。
本以为她退休就能安安静静过日子,结果人家直接开启了“全新事业线”。
听听:去学校、去社区、搞艺术讲座,给民间剧团排戏,还给沪剧爱好者培训。
说她退而不休,真的一点都不夸张。
网友弹幕估计都得刷:“奶奶,这不是退休,这是换了个赛道继续卷。”
她是真的一直保持满状态。
76岁,依然中气十足。
镜头前,台下,状态拉满。
我就想问,她到底哪里来的精力?
真的,普通人退休,最多去跳跳广场舞。
她倒好,直接做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。
这是什么逆天剧本?
而且她还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。
说实话,这种开朗的老年生活状态,谁能不羡慕?
但话又说回来。
她的“不喜欢晚年生活有空窗期”的心态,我真的是双手赞成。
你说说,现在多少老年人退休后整天被动地看电视、打发时间。
她不一样。
她主动出击,挖掘兴趣点,生活过得有滋有味。
笑死,感觉她的退休生活比我上班都充实。
她这人设,真的太有感染力了。
她说“不能对事物持排斥心态”,我觉得这句话直接可以刻到墙上。
说得太对了。
有些人觉得年纪大了,就不敢尝试新东西。
但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:只要心态好,啥事都可以干起来。
甚至还能干出花来。
画面感满分。
一个76岁的老太太,边翻锅铲边和你讲沪剧历史。
然后转身去学校开讲座,指导民间艺术团排练。
这是什么“退休版多线程”啊?
服了。
真的服了。
她还能让自己每天忙碌得像打卡上班一样。
不是我说,这心态放在年轻人身上都算是优秀。
更别提她还能一直保持状态。
真的,她这生活方式,让我有种“被迫审视自己”的感觉。
你敢信?
人家76岁,活得比20多岁的我都更有目标感。
直接秒塌。
而且她还说自己年轻时因为忙着演出,没时间体验晚饭的氛围。
现在退休了,才享受到这种幸福。
听到这里,我已经咬牙切齿了。
果然,人生的阶段性真的挺重要。
年轻的时候,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舞台上。
等到了退休,才开始体会更细腻、更生活化的一面。
这转换节奏的能力,也太绝了吧。
真的,想想她退休后干的这些事,我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活得太躺平了。
关键是,她不是那种一退休就“摆烂”的人。
她反而更拼。
这点,我真的服。
退到啥程度?
她都不怎么登台了,但还是在各种场合忙得飞起。
她这退休生活,放到影视剧里,绝对是励志片。
讲真,她这种充实晚年生活的方式,真的应该被推广。
多少人退休后没方向,整天就是刷手机、看电视。
就她这种心态,才算是活出了退休生活的意义。
还有一点必须说。
她年轻时的“阶段性专注”,真的是她能够一直保持能量的关键。
当年专注舞台,现在专注传承。
她是真的把每个阶段都活到了极致。
这种人生状态,真的看得人想哭。
但想归想,咱们也得现实点。
她这精力,她这心态,普通人还真未必能学得来。
不过不妨碍咱们羡慕。
说实话,羡慕到眼红。
最后一句,76岁还能活成这样,你觉得咋样?
评论区开麦聊聊,别藏着掖着。